研究性学习优秀案例介绍之七
南京师大附中开设研究性学习及类似活动的历史由来已久。"责任·创造"一直是我校的光荣传统,自 1902 年诞生之日起,我校就一直走在引领基础教育创新之路的前列,是中国教育教学实验研究基地,是中国基础教育十大名校之一。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,我校的研究性学习在多年的摸索探究之后已成一定规模,多项发明创造获得国家及省一等奖,更有我校学生组成研究性活动课题小组代表国家参加国际大赛。二十多年来,我校研究性学习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,学生的作品多次被推荐参与国际交流,得到了高度的肯定和赞扬,为我校赢得了很大的国际声誉。
我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涉及到中学所有的学科,如语文、英语、数学、物理、化学、政治、历史、地理、生物、艺术(音乐或美术)、体育、信息(或通用技术)等十多个学科,甚至包括了心理健康等校本选修课程中的学习研究内容。不仅有单独学科的研究课题,也包括了综合两个及以上学科的综合性课题。在我校已经进行的研究性学习评比中,每次都涌现出一批批优秀论文和典型案例,我们将逐步展示一些不同类型的典型案例和研究过程,供后来的同学参考借鉴。
说明:以下案例均非完整论文原文。
案例7、系统动力学课题
——Eco-machine与池塘水质改善课题的研究
一、问题的提出
我们有一个美丽的校园,校园内有一个池塘,池塘里养了一些可爱的鱼,我们喜欢在池塘边读书、交谈,喜欢与小鱼嬉耍。但是,每到夏天,池塘的水总是散发出阵阵难闻的气味。是什么使我们池塘的水质变坏?我们希望改善池塘的水质,把池塘水质的改善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。我们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池塘水质进行检测,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《地表水环境标准》发现池塘水中DO低于正常标准,水中的N、P也超标。我们知道许多学校、社区、公园都有这样的池塘,也存在着和我们学校池塘相类似的问题。
二、问题的界定和目标
我们研究的问题是“封闭的小型池塘”水质改善问题。
“封闭的小型池塘”具有如下特征:水面面积较小(通常小于
我们关注影响水质的两个主要因素,一为水中的N、P的含量;二为水体的溶解氧。因此,我们将水质改善的目标定为:降低水中过量的N、P含量,同时增加水中的溶解氧。
三、问题的研究方法
目前,人们常常利用人工湿地(Constructed Wetland)来处理污水,改善水质。人工湿地去除的污染物范围广泛,包括N ,P ,S ,有机物,微量元素,病原体等,污水经过人工湿地的自然处理后,大部分有机物最终被转化为微生物体及CO2 、H2O。我们通过Eco-machine来模拟人工湿地的污水处理过程,从而深入的研究人工湿地的运行机理,用建造人工湿地的方法来改善校园池塘的水质:一方面通过水泵使“封闭的小型池塘”水流动,让水与空气充分接触,增加水体溶解氧(当然这样要消耗电能,因此,需要寻求最经济的运转时间),另一方面,利用湿地中生长的植物和浮游生物来吸收水中的N、P,并分解有机物,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还可产生氧气,因此,水生植物的存在还可以增加水中的溶氧量。
可是,人工湿地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,包括浮游植物、挺水植物、沉水植物,水生动物等,水生生物的数量变化随环境条件的不同也具有复杂性、非线性和延迟等特点,在考虑各个因素之间相互复杂的关系时,人类大脑的思维往往具有局限性,因此,我们运用系统思考的理论,借助系统动力学的研究方法,利用Eco-machine,用STELLA软件来建立模型,模拟人工湿地,寻求解决池塘水质的有效途径。
在老师的帮助下,我们确定了影响溶解氧的主要因素: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、微生物的呼吸作用、水生动物(鱼)的呼吸作用、水流的速度、温度等。
四、Eco-machine的建立
Eco-machine由一个水族箱和3个水槽组成。如下图所示:
其中水族箱模拟的池塘,里面有观赏鱼;物理处理箱用于对水体的过滤;挺水植物(芦苇)主要吸收水中的N、P;沉水植物(黑藻)增加水中的溶解氧。水泵的功率决定了水循环的速度。
五、研究过程和步骤
1.Eco-machine的水循环系统研究
Eco-machine首先是一个水循环系统,水体流动促进了各部分水体之间的溶解氧和N、P的交换,水流速度也影响了其交换的速度。因此,必须研究水的循环。
在Eco-machine系统中,由于达到平衡的时间较短,因此我们不考虑虹吸管速度的变化,认为平衡后的水循环的速度由水泵的速度决定。
2.溶解氧随水流如何变化?
如果流入的水的溶解氧高于流出的水的溶解氧,则本水槽的溶解氧提高,反之降低。
3.增养泵如何影响水中的溶解氧?(水温
4.沉水植物一天中如何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影响水中的溶解氧?(水温
5.水族箱中的鱼怎样影响水中的溶解氧?(水温
6.微生物如何影响水中的溶解氧?
7. N、P的含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