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地有大美,实践出真知
——2023-2024第二学期第十八周升旗仪式
主持人 高二(2)班 任思睿
一、主持人
敬爱的老师,亲爱的同学们,大家好,我是来自高二(2)班的任思睿。今天的升旗仪式由我主持。6月6日至9日,高一高二的同学们分别进行了研学实践和学农实践课程。高一的同学们探寻徽州之美,在千年窑火旁彩绘拉坯,于武汉大学校园中漫步,感悟西安的悠远历史。高二的同学们则在学农活动中对天地而读、与白云对话、共田园为友,在躬耕实践中增能、养智、塑品。下面有请高一(14)班的王佑齐、高二(2)班的潘子宁两位护旗手分享他们的感受,由高二(2)班的卫天倪同学带来主题演讲,大家掌声欢迎。
二、高一14班王佑齐同学发言
大家好,我是高一14班的王佑齐。作为高一研学江西线的一员,我与同学们造访千年瓷都景德镇,仰望景德镇的天空,是青与白缠绵的交织,便如同澄澈明净的青白瓷。抚去斗彩鸡缸杯的轻尘,我们将她小心翼翼地捧在灯下,高岭土制成的斗彩便轻轻地托起几缕微光。这缕光透过的何止是薄如蝉翼的斗彩,更像是陶渊明笔下通往桃源的通道,我们仿佛听到千年前老匠人写意丹青时的呼吸与脉搏,回到从前那段“凡舟车所到,无非饶器也”的光辉岁月。徒步穿过万寿宫,瞻仰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,回望身后这座英雄城市,已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高地。那面鲜红的军旗,早已在每一位附中学子的心中高高飘扬,激励我们不畏牺牲,开拓向前。谢谢大家。
三、高二2班潘子宁同学发言
大家好,我是高二2班的潘子宁。四天的学农实践活动虽然短暂但丰富充实。我们走进田间地头,学习使用铁铲、铁锹、连枷等从未体验过的工具,开展作物、果木管理;卷起裤腿下田插秧、浑水摸鱼,参与传统农事,尽管在泥泞之中寸步难行但仍坚持合力完成任务。在烈日下短暂的劳作足以让我们懂得农民的艰辛与食物的珍贵,感激他们的默默付出,涵养了劳动精神;在一声声惊叹里我们折服于劳动人民的智慧,也增强了劳动技能;同学之间分工互助,培养了动手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,我们在实践中真切感受“劳动是美丽的”,并将农业劳动的坚毅品质带入今后的学习生活中。谢谢大家。
四、高二2班卫天倪同学主题演讲
老师们,同学们:
大家上午好!我是高二(2)班的卫天倪。从三月的和风中走来,也许还未来得及与春日告别,蝉鸣声声已然唤起了盛夏的序曲。值此仲夏之际,高一高二的同学们走出校园,分别开展了研学与学农的社会实践活动。四天的时间里,我们奔赴各自的行程,“仰观宇宙之大,俯察品类之盛”,用脚步丈量大地,以实践耕耘良田。作为高二的同学,我想分享一些我对学农的感受。
当我走进学农基地时,广袤的土地在我眼前铺开,苍翠的群山将我环抱——这里的土地,是纯粹的、不带任何修饰的,是真正属于自然的。它的每一寸肌肤之下,都流淌着最原始、最本真的血液。这是可以净化人,像明镜台一般,使人拂去尘埃的。忘却一些,留下一些,这似乎是这趟旅程的内涵所在。
学农的活动可谓是丰富多彩。我们戴上草帽、挽上裤腿、拿起铁锹、扛起锄头,播撒下独属于我们的汗水。又湿又黏的泥地包裹着双腿,水田中,前进的每一步都需要勇气与毅力。我们缓步前进,平衡好身体重心,拾起一株株秧苗,将其插入泥中。插秧,一个看似简单的过程,里面却包含了太多的不易。而在中华大地上,我们的祖先早在八千年前便掌握了水稻种植技术。这是先人智慧的结晶,更是一代代人为了生存下去而奋斗的缩影。除了田间劳作以外,一次大锅饭,更是对我们的全新考验。面对种类繁多的食材,小组里的成员们分工协作,各取所长。不同食材的搭配、火候的控制、翻炒的频率……可能在平时,我们亲自下厨的机会并不多,但略显生疏的手艺并没有阻碍住我们。饭桌上,我们以饭代酒,共同庆祝半天的成果。也许这一顿饭并不是四天中最美味的,但这不恰恰正是它的美味之处吗?
随着高一的研学与高二的学农的落幕,我们的记忆罐中又增添了崭新的元素。短暂的四天过后,期末考试也即将到来。无论是高一分班前的最后一次检测,还是高二的四校联考,我们都需要认真准备。合理的复习策略是必要的:教材上的基础知识、老师上课时记的笔记、自己之前的错题……这些都是我们宝贵的复习资料。循序渐进,由浅入深,先将基础夯实,排查出自己不熟悉的知识点,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与回顾。除此之外,我们还可以做一些适当的练习。自行选择一些试卷,量不要多,限时独立完成,随后自行核对批改,思考错题。这一时间段的练习主要是为了保持手感,保持做题的感觉与状态。当然,我们仍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心态。保持早睡早起的习惯,不要开夜车;坚持抽时间进行锻炼,保持良好的身体;疲劳时可以听听音乐,舒缓紧张的情绪……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考试,也许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。愿我们都能保持这份活力与自信,以盛夏之火,点亮每个人的前行之路。
谢谢大家!